cocs00 发表于 2011-11-2 11:24:38

张平亮:用小吊机让事业“奇升”

  30年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就是民工潮。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返乡潮,2500万农民工无奈地回到了他们久违的故乡。农民的出路何在?在乡村的舞台上有没有作为?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希望在“三农”,有人说农民进城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
  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北楼乡尚礼村,农民张平亮并不担忧,他认为,只要我们有智慧、有梦想、有信心,保持淳朴和真诚,依靠科技致富做新型农民,在农村这个大市场创业,同样会成就一番事业。
  九年如一日专注“小吊机”
  今年44岁的张平亮个子不高,也不强壮,但能吃苦,有想法,爱琢磨事,是个有心人。他在家做过农机维修保养,对拖拉机、三马车、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村机电设备修修焊焊很在行,职业习惯也培养了他对机电设备的浓厚兴趣。2000年,他发现农村有了一种手摇式吊机,运用滑轮原理把粮食吊到平房上晾晒,节省了人力,比那种用肩膀扛、麻绳拔,既费力气又危险的大负荷劳动进步了许多,但是这种吊机架子大,重达30多公斤,滑轮也大,不说搬上搬下不方便,就是劲头小的人摇不了多长时间就累得腰酸背痛。张平亮看到了优点也认识到了缺点,更预料到这种吊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他想自己有车床,有技术,决心改进一下,让这个小帮手普及开来,为咱乡亲们帮大忙。说干就干,经过认真钻研和改进,时间不长,一种价格更便宜、体积和重量降低了一倍、但功效提升了一倍的新款手摇式小吊机问世了。不出所料,这种产品很快就成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替代品,张平亮用一双创新的手,掘到了第一桶金。
  故步自封,不突破,不创新只有退出市场的一条选择。几年来,他发明的方便实用的手摇式小吊机,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普遍欢迎,在当地畅销不衰,但价格低、利润小,也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长此以往,不但不会有大发展,还可能被淘汰。张平亮经过深思熟虑,想办法还要创新,真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006年的一天,他又受到启发,决定研发电动式小吊机,从粮食晾晒这个环节上彻底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这次远不如上次简单,他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零件、查阅资料、组合安装、反复实验,既要耐用好用,又要考虑成本,让老百姓价格上能接受,绞尽了脑汁。研制成功后,他先在本村小范围内让乡亲们操作实验,然后上门收集汇总意见和建议,又进一步进行了改进,终于可以批量上市了。这时,他注册成立的奇升农具制品厂的业务量陡然上升,比原来翻了几番,效益也大幅度增加,人手不够又招聘了几名技术人才加盟,开始忙碌了起来。
  小发明闯出大市场
  张平亮刻苦钻研、自主创新,面对自己用智慧和汗水发明的“家庭专用电动小吊机”,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他于2007年11月20日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2008年10月22日正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200720138019.8)。
  “家庭专用电动小吊机”是在手摇式小吊机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提升装置,配备了体积很小的直齿减速器和DX型单项电机,使用家庭普通电源插座通上电就能工作,既可以运送粮食,又可以在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一次提升50多公斤很轻松,不但操作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而且使用安全可靠。产品以显着的特色和竞争优势,除了在本地抢手,还远销北京、石家庄、唐山、邯郸、漯河、南阳和安徽等省市。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他不但没有自满,而是又在“家庭专用电动小吊机”的基础上,利用杠杆原理,在小吊机下部又装有两个小轮,使用时尾部不用重物压牢,能推拉移动,变成了一辆小推车,农民提上去的粮食又能方便快捷地搬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为了让客户放心使用,他还专门到邢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委托检验,并顺利地拿到了合格的检验报告。
  张平亮喜欢读书看报,每年都订阅《河北农民报》、《农村百事通》等报刊,还买了电脑上了网,时刻关注党的政策、农业信息和新农村的发展成就。张平亮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时代必须加强对好产品的宣传,才能赢得更多的商机,取得更大的发展。他参加过石家庄和郑州的国际农展会,看惯了大型的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的客商们,对这种小巧玲珑的吊机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引来了不少订单。他还开通了自己的产品网站,把产品展示、视频展示、资质证书、媒体报道、联系方式都公布在网上,对于客户的留言,他总是及时详细解答回复。2008年9月29,一位用户在网站上留言说:“我来自北京郊区,家里承包了200亩地,我买了几台贵厂生产的奇升电动专用小吊机使用起来非常好用,可帮了我的大忙,感谢你们生产了这么好的产品。”
  张平亮发明手动式、电动式和推拉移动式三种小吊机的创业故事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农村创业网》、《河北日报》、《河北农民报》、《邢台日报》和市县电视台,均给予过报道。每当记者问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只有简单的8个字的口头禅:“处处留心,遍地黄金”。
  做大核心部件业务共同致富
  农村是个大市场,也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三无产品”充斥横行,消费者品牌认知度较差,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依然存在,加上农村对商品真假鉴别的机构少,执法力度相对薄弱等因素,也为不法商贩在农村市场大量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张平亮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也遇到了这样的烦恼,他发明的电动小吊机虽然已是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产品,但仍被肆无忌惮地大量仿制。仿制产品虽然看上去结构相同,但质量低下,做工粗糙,并且产品上还大胆地贴着杜撰的专利证号误导消费。
  张平亮经常为此头疼。打假?显然人力、精力都不够,自己的生意也会因照顾不周受到影响。放任?更不是办法,只会有害无益。他想起平时经常有农民登门求购核心部件,准备自己组装,既降低了费用,又保证了质量。但他的核心部件平时还不够自己用,也就对来者好言相劝、一律拒绝。如今面对泛滥低劣的防制品,他下定决定,进一步发展就要把产业做大,把核心部件也当做一项重要业务去推广经营。虽然经营核心部件利润低,但他觉得这样对整个农村市场有好处,对保护农民利益有好处,他愿意免费转让技术,和乡亲们共同致富。他还计划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为那些农村的仿制者提供高质量的核心部件,变“对立”为“合作”。为此,在拥有两台专业车床的基础上,他又投资购进了大口径车床,还自己动手,量身研制了液压剪切、注塑等设备,并买来一辆小货车,目前正在当地进行铺货试销。
  张平亮这位新农村培育出来的新型农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张开智慧和梦想的翅膀,在平凡平实的乡村沃土上,经营着一份带有浓浓乡土味道的亮丽的事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平亮:用小吊机让事业“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