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s00 发表于 2011-11-2 13:06:21

隆尧县志...隆尧各村名字的由来 莲子镇篇

  隆尧县志...隆尧各村名字的由来 莲子镇篇

  莲子镇:明永乐间该村刁氏先民由陕西洪洞县徙此,因该地势低洼,且多生莲子,故名“莲子坑”。清同治六年(1867年 )创修环村土寨,谓“莲子坑寨”。民国十年(1921年),更村为镇,日伪时期曾称“莲池寨”,后又复为现名。

  南吴疃:明代前即为村落,以姓氏得名。明永乐间山西洪洞民徙此后分居南吴疃、北吴疃二地,仍沿用原村名。

  西店子:明时村谓“曹村口”。万历四十年(1612年),更名“西殿子村”,后沿为现名。

  东店马:东店子与西店子隔河相望,其历史沿革同本乡西店子。马家庄座落于澧河东岸,与西店子连为一村。明永乐间, 山西马姓民迁此为村,遂名马家庄。

cocs00 发表于 2011-11-2 13:06:36

  贾庄:明永乐间,贾氏民由本县张汪村徙此定居,村因姓氏得名。

  辛庄:明永乐间杨氏民由内丘县张马村迁于隆平县张汪,后又由张汪徙此,遂名村为“新庄”,后沿为现名。

  东庄:该村民于明永乐初由陕西洪洞县迁于莲子镇,后部分张氏民复移此地,曰“张家庄”,后因村座落于莲子镇东南 隅,故名东庄。

  崔家楼:明永乐间,崔姓民由陕西洪洞县迁于本县张汪村,后又复迁于此,因姓名村。

  耿家庄:明永乐间,耿氏民由陕西洪洞县迁于本县张汪村,后复迁于此,遂以姓氏名村。

  王家庄:明永乐间王氏民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本县角城,后由角城复迁于此,村因姓氏得名。

  西范:明永乐三年(1405年),范氏民由本县北阎庄迁到该村东二里处居住,因姓名村为“范家庄”。传五世(约于弘治 年间),部分村民移此建村,名“西范家庄”,原村则为“东范家庄”。今简称西范,东范家庄也简称东范。

cocs00 发表于 2011-11-2 13:06:54

  东范:其历史沿革见本乡西范,此略。

  白家寨:明代前因姓氏得名“白家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民迁此,仍沿用原村名。清同治七年(1868年) 创修环村土寨后更为现名。

  任村:隋代前即为村落,曰“任村”。据考,古时任、壬相通,壬即水之代称。此地曾为积水洼地,加之滏阳河在此滚来 滚去,水为陆、陆复为水久矣,村之名由此而来。

  马栏:相传,宋代前原村在滏阳河西,住有十八户人家,谓“十八家坑”。后因岳飞拒金兵时曾在此养过战马,村人缘此 更“十八家坑”为“马栏”。明时,迫于水患移于今地,仍沿用马栏名。

  北哈口:相传,在战国时期此地即有人居住,因该处地势低洼积水,且多产鱼蚌等,得名“北哈蚌口”。明永乐间,牛氏 百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仍沿用北哈蚌口之名。清代更为北方谷村,民初复为原名,民国25年(1936年),更为现名。

  西阎庄:相传,明代前该村西曾有一南北官道,村名“一路村”。明“燕王扫北”后更名“西河沿庄”,明永乐四年 (1406年),山西民迁入后,更村为现名。

cocs00 发表于 2011-11-2 13:07:08

  西哈口:其历史沿革同本乡之北哈口。因此村位于北哈口之西,故名西哈口。

  前辛庄:明永乐二年(1404年),沈、韩二姓民由山西洪洞县徙此,遂以姓氏名村“沈韩新庄”,后分为南北二村,南曰 “韩家新庄”,北曰“沈家新庄”。1947年经县政府批准,南为前辛庄,北为后辛庄。

  后辛庄:其历史沿革同前辛庄,此略。

  北阎庄:据考,该村无阎姓,系去西之西阎庄派生而得名。

  东阎庄:原属巨鹿县,名“小原庄”,1945年划入隆平县,更名东阎庄。

  北盐池:该村西南部为巨鹿县所辖,其余为本县治。明永乐四年(1406年),王氏文志者由北阎庄迁此,以开池盐为业, 遂名村为北盐池。

发表于 2014-9-13 23:34:37

有科学依据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隆尧县志...隆尧各村名字的由来 莲子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