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风俗包括以下七项:生活习俗、婚嫁习俗、岁时习俗、其它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方言 生活习俗 饮食 隆尧的饮食习惯一般为一日三餐,早饭以淡饭为主,午饭、晚饭以一咸一淡为宜,二咸者不多。食多以主辅相配,干热食为主。 住房 隆尧县的聚落村庄,大多依照主要道路、河流、地势的走向建立。 建筑除庙宇、祠堂和极个别房屋为类顶瓦房外,其余皆为平顶房。 宅基多为长方形,以东西为长、南北为宽者多。 居住习惯多为四合院。以北屋为正房,配之以东西厢房,南面为厦子。 正房建筑以三、五、六、七间为主。 民间艺术 隆尧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年代久远。明代中期,便有秧歌萌生起步,至明末清初,便已成为农村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隆尧秧歌系境域内流传最早、最广泛、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戏种。此剧种源于相地,长于斯土,发展于隆邑,源古可至明嘉靖年间。此剧语言简单,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唱句多无拖腔,唱法与民间说唱基本相同自清朝中期开始引入乱弹、丝弦、南调、河北梆子、老调、京剧等7个剧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隆尧秧歌不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相继又引入了多种乡艺活动,如跑驴、跑旱船、踏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拉碌碡、二鬼摔跤、招子鼓、抬杠、攉杆、大头舞、太平车、扁担官等十几种类型。此剧种源于相地,长于斯土,发展于隆邑,源古可至明嘉靖年间。此剧语言简单,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唱句多无拖腔,唱法与民间说唱基本相同。自清朝中期开始引入乱弹、丝弦、南调、河北梆子、老调、京剧等7个剧种。 宗教信仰 县内宗教流派一直不多,现今境内的宗教已只剩下天主教、佛教、基督教。宗教信仰的自由,是人民政府的一贯政策。县境内的天主教、佛教、基督教均属邢台教区 现本县的佛教徒分布在北楼、大张庄等6个乡的10个村。佛教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平时的小型活动不集中,均在家中做佛事;佛教的小型活动不多,大型活动更是稀少。1993年,尧山乡西河村落实了教产,由解放前一名法号为玄帽的83岁的老和尚主持,新建三间寺庙,名“乐山寺”,并吸收了5人入教,总之,活动呈下降趋势。 本县先期的基督教,以魏家庄村的南洋楼(即教堂)为早。现本县的的基督徒分布在南位、大霍等7个乡的19个村。 本县境内的天主教由何人何时传入已无证可考。目前全县有天主教徒5000余人,布教于21个乡、镇的98个村。 隆尧县方言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以交通便利,交往日繁,语言习惯在往来中相互影响,特别是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更加促进了隆尧方言秘普通话之间差异的缩短,发音、用词、语法结构诸方面都有明显趋近之势。但是,由于历史上行政隶属的不同、人口的迁徙,加上自然条件的差异,现在仍保留不少方言痕迹。隆尧方言中的词汇极为丰富,有些与北京话字同音不同,有些音同字不同。 年尚(去年);刚一(刚才);明旦(明天);夜个(昨天);后旦(后天);晌午(中午) 黑呀(晚上);后望(夜里);起先(以前);不拉几天(不多几天);伙临道(伙巷) 抽头(抽屉);胡曰曰(胡说);絮叨(胡说);瞎罗罗(胡说),胡咧咧(胡说); 不来手(甩手);不来头(摇头);摆治(修理,摆弄,捉弄人);骨低(蹲); 胳搂(在别人身上抓挠);嗍溜(吮吸);不得劲儿(不舒服);跑茅子(腹泻); 转游(散步);咯气(生气);老股杈(树冠);支炸耳朵(集中精力听) 使扭扭(使性子);揣手(左右手分别放在左右袖内)。 婚嫁习俗 结婚 本县旧时婚嫁习俗大致有以下几种环节和仪式: 议婚 经媒人向男女双方分别介绍对方的住址、生辰年月、家庭经济情况(特别是房屋、土地情况)、家庭成员,而后双方各请阴阳先生算卦,如果双方的生辰八字和信址方向无“克”,则男方通知媒人约定时间“相关”。 相亲与订婚 相亲时,男女双方各带有礼物。若双方均看中了对方的高矮粗细,黑白胖瘦相貌,则交换礼物,意为“相中”。之后,双方再请阴阳卜卦,按双方的生辰八字及住址方向择期,然后以大红纸写清所择良辰吉日,送新娘入宜用的属相,及新娘下轿时轿头所指的方向等事宜,由男方家长携带女方所索之彩礼至女方家,商定迎娶事宜。 做新被 娶亲之日的前七天,男方家必须做完新被褥新枕头。做针线活时,忌用寡妇及怀孕妇女。枕头不缝口,被褥里放些大枣,取意“早子”;放些花生,取意“插花着生”,即又生男孩子又生女孩。做被褥至少做四被四褥,禁忌单数。 娶亲 是日,男方家门口贴红对联,红“双喜”,挂红绸,红灯高悬。早饭后,迎亲队伍出发。队伍有娶亲花轿二乘,去时,新郎乖坐较彩的一乘,另一乘由一长辈乘坐。女家准备简单宴席待宾。男方由长辈从带领入宴,说些吉利话,等待女方梳妆打扮。女方怀揣铜镜、大葱、艾枝,经三吹三打后上较彩的那项轿或马车起程,返程的轿或车不走来时走过的路。至男方家时,新郎进入洞房照四墙角拉弓射箭,女方的车乖按原定方向停下,三吹三打后下车。新娘过鞍马进洞房。正中午开始拜天地,主持仪式的大声呼唤亲属们掏拜钱,新娘给婆母磕完头后,婆母给新娘磕头钱,然后送入洞房,晚宴后开始闹洞房,娶亲三日不分辈份大小,均可闹洞房。 接闺女 翌日晨,新娘家人去新郎家接闺女。在新郎家宴罢后,接新娘回娘家住一天,晚上再送回去。三天过后,新娘回娘家先住三天,回新郎家住六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取“先三后九,越过越有”之意。之后往来可以随便。 送夏 婚后的第一个仲夏,娘家人携大杏、瓜果及熟食品至新朗家赴宴,谓之曰“送夏” 岁时习俗 传统节日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时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争相早起,新旧岁交接之刻,一齐燃鞭放炮。黎明,男女老少穿新衣,吃过饺子后,晚辈给长辈的磕头拜年,长辈的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之后,街坊邻居相约结伙给本族的长辈拜年。午饭一般吃馒头,喝粉条、白菜和肉炖的肉菜。晚上喝米汤。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则一日三烧香,三叩首,供奉各路神仙。 正月初二为外甥给姥姥磕头拜年之日。 正月初四是女婿为丈人、丈母拜年之日。也有于初二、初三的。 正月初十为老鼠娶媳妇日,家家户户要包饺子,饺子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本县元宵节有观灯、放烟火的习俗。 正月十六为烤杂病之日。用点燃的柏树枝将旧鞋引燃。据旧时传说,在火上烤那个部位,可以治除那个部位的病。 正月二十五是“大填仓”节日,俗称“崩囤”。 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出嫁女儿回娘家。曰“二月二,煎油糕,闺女不来娘心焦”。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此节日至时,本县男女多持香火、供品赴坟茔祭祖,添坟头。 农历十月初一为“鬼节”,此节日上坟祭祖,烧香,磕头,摆供品。与“清明节”一起,成为一年二次的上坟祭祖日。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喝“腊八粥”。有的用糖加醋腌蒜,以备日后变绿时食用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供奉灶王爷,一整天洗刷用具,打扫房舍,干干净净迎春节。 除夕,打扫门前、街道,贴对联,挂红灯。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9-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