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被爱”的勇气
聊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先前提到的问题本身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答案的。因为没有绝对的法律、道德来规定一个人要完完全全的表达自己的期待,也不会限制另外一个人必须在某种自我状态之下来进行回应,真正重要的就是爱情的双方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要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和进步,最终达到彼此频率的一致性。
所谓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是我们能够更好的觉察自己和他人内在自我状态的变化,并且越发娴熟的驾驭自己的状态变化过程。回到文章开头所讲的“躲猫猫”的游戏之上,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自己能够扮演起来当初给予我们“允许”的父母的角色,反反复复的通过自我的内在对话告诉那个原本不敢伸出手去的小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选择自己的权利和能力了!如果喜欢,那就去勇敢的争取吧!”
糖果引发的“战争”
其实,“躲猫猫”的游戏不仅仅是女人会玩的,每个人都经常会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玩这样的游戏,既包括亲密关系当中,也涉及了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如果从冠冕堂皇的角度来讲,这种游戏其实就是人们平时特别推崇的“含蓄美”,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则是一场场由“糖果”引发的“战争”。
什么样的“糖果”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影响了这么多的人呢?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别人家里做客,当叔叔阿姨拿出糖果给我们吃的时候,我们会一边流着口水咬着手指头说“我不吃,我家里有”或者“我不想吃……”,直到身边的父母对我们说“叔叔阿姨给你你就拿着吧!快谢谢叔叔阿姨!”之后,我们才敢伸手去拿糖果……或者还没等父母开口,叔叔阿姨就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直接抓起一把糖塞到我们的口袋里……
其实开始我们不去拿糖果并不是真的“不想吃”或者“家里有”,而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许可。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糖果”依然会时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当初给我们“许可”的父母却不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就继续选择不伸手去争取自己所期待的“糖果”(从被爱到晋升的机会……),而是试图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对方跟我们玩起了“躲猫猫”,并且期待对方早点“抓到自己”。
原本存在的转机
如果从TA交互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就特别清晰了。向男人诉苦的女人其实是处在自由型儿童状态,之所以女人处在这个状态时因为她感觉身边的这个男人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是可以把憋在内心当中无处宣泄的情绪倾诉出来。而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只要能够保持女人一直处在这种合理宣泄的自由型儿童之下,其实就有利于其压力的缓解的。
促使其继续保持在这个状态之下男人有两个不同的方法——第一个就是自己也进入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之下做好“陪玩”的角色,比如男人要做到跟女人一起吐槽、骂街,画个圈圈诅咒那些坏淫;第二个方法就是男人进入照顾型父母,对于女人的“惨痛遭遇”表示无比的怜惜,通过言语(暖心话)和行动(摸摸头、拥抱)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抚慰心灵的“创伤”。
而在现实当中,往往男人平日里最大的优势在此时此刻就变成了作死的元凶——饱含了理性与智慧的成人型自我!如果男人在遇到女人的倾诉之后只是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那就会把解决问题的路径定位在了帮助女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一阵思索之后得出了前面提到了听上去无懈可击的“解决方案”,并且以成人型自我的状态条理清晰的对女人的自由型儿童做出了回应。
假如说女人也是站在成人型自我的状态向男人征询问题解决的建议,那么男人如此回应绝对能得到女人的崇拜,但是当处在自由型儿童的女人并没有等到男人的照顾型父母和自由型儿童,而是特别生硬、毫无情感的成人型自我,那结果自然就是更加感到委屈和愤怒--先前被别人点起的火又被男人浇上了油……
聊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究竟是女人错了还是男人错了?究竟应该是女人感谢男人的建议?还是应该让男人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理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存而不议,而是先要搞清楚另外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女人不直接说出来自己真正的期待和需求,而是玩这种“躲猫猫”的游戏呢?
欢迎光临 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http://longyao.bi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