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有些词的出现,令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含义。那么,基佬是什么意思?
基佬一般指男同性恋。男同性恋是对同性产生性欲和爱恋的男性。
一些人口中所指的同性恋经常是指男同性恋,这是起因于忽略或者未意识到女同性恋也是同性恋群体的一部分。在西方50年代-60年代末,同性恋运动不分男女,都叫做”GayMovement”,换句话说,男同性恋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恋也同样称为”Gay”。从70年代开始,Gay渐渐开始仅指男同性恋。
男同性恋的身份标识是粉红三角形,倒转的粉红三角形是纳粹在大屠杀时期用于鉴别男同性恋囚犯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被同性恋自豪日和同性恋权利运动用作标志,它也是除彩虹旗以外最流行的同性恋标志。
在法律定义上,“男同性恋”一词倾向归于男性之间的性关系。男同性恋的身份认同过程因人而异,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觉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人在青春期过后(如:投入社会婚姻后)才意识到自己同性恋的倾向。
在中国历史古代,并没有“男同性恋”这个称呼。
历史
“断袖”:语出《汉书·佞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
“龙阳”:《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
“余桃”、“分桃”: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弥子瑕曾窃驾君车,罪刖。卫灵公在弥子瑕年老色衰,就向弥子瑕问罪说“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其他尚有“男风”、“男色”、“走旱路”、“兔儿”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李渔《肉蒲团》内记家童书笥、剑鞘,“两个人物都一样妖姣,姿色都与标致妇人一般。”
沿革
在现代中文口语中,“同志”一词渐渐演变为社会对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的代称及该社群之间的正式称呼(例如“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团体),但在其他场合下,该词语的原意不变。也有人使用“同性爱”这一较中立、中性的近义词。此外还有港澳粤语中,吸收英文单词gay后衍生的“基”,用来指代同性恋。但是这个词语通常具有贬损意味。台湾人则因为台语的“假”与“gay”谐音,俗称男同性恋为“假”或“甲”。
其他说法还有“玻璃”等。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同性恋者称做“飘飘”。在广东福建地区,也有以结拜兄弟转化而来含有同性恋意味的契兄弟称呼,由于契弟被污名化,结拜兄弟中,年长者称呼年幼者为契细佬。
基佬虽然是同性恋,但搁在网络环境中,一般都是说两个男人的关系比较好,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欢迎光临 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http://longyao.bi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