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隆尧山口庙会时间_隆尧山口庙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2:2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月初一隆尧县尧山山口民俗庙会

  尧山(又称“宣务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北6公里处,相传上古尧帝,曾长期活动于尧山一带,“尝登此山望洪水”,故得名尧山。尧山是突兀于冀南平原上的小山,中间为低谷,形成南、北两峰,合称尧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起伏绵延二十多里,海拔119米,最高峰叫做“猴祖峰”。尧做为中国历史上仁德之君的典范,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因此,至少从汉代起,历代都在尧山之颠建有“尧帝庙”,千百年来受到广大民众的祭祀和朝拜。至唐代,建隆胜寺,并在山上开凿石窟即“无梁殿”,朝拜尧帝活动同时兴旺。元代大德年间扩修了尧帝庙,刻立了由郝经撰文的著名大型“唐帝庙碑”(高约6米),使朝拜尧帝的活动又达到一个新高潮,元代的大文人王恽、明代贡珊、王希孟、陈登云、马健等有名的文人进行祭祀,写下了很多诗文。历史上南山原有尧帝庙遗址及庙碑、龙王庙、赵渔题字等,北山有隋代隆胜寺、唐代石窟、明代书房楼、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摩崖造像、碑文众多,可惜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在文革时受到灭顶之灾。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努力下,复原了隆胜寺(1988),建有三大殿,供三世佛、十八罗汉等佛像30余尊;重建了书房楼,修建了书房楼、皇姑楼、卧佛殿、三清殿、观音殿、药王庙、火神庙、财神庙等,基本恢复了原书房楼的主要建筑;复原唐代准提千佛塔和大量浮雕。尧山上现有尧帝庙及庙碑、宣务山石窟、千佛塔、卧佛、隆胜寺圣井、书房楼、彦琮墓、孔岗等名胜景点。尧山东山坡上就山凿有一棺形石室,为隋代僧人彦琮墓。此棺长5.2米,头高2.6米,尾高2米。石棺中有一洞,深2.5米,高0.8米,口宽0.75米。棺之左侧拓有石阶,拾级而上可达棺口。棺口处刻有“隋国译经法师彦琮遗身”,西侧刻有“大业六年七月二十四无常”等字。现此棺基本完好。

  在山口镇不远的地方有孔岗,孔岗又叫圣神岗和夫子岗,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到此岗驻駜,后人在岗上建“奉圣祠”以为纪念。清代时有唐山县知县在此写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诗,“大哉孔子大哉尧,冈秀峰奇拟类招;峰让冈头五色润,冈输峰顶九重超。”元代孔子后裔孔璠自曲阜来此处定居,后到陕西任河渠副使并重新开凿郑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

  尧山山口庙会历史悠久。明朝末年,当地进士赵渔修建“书房楼”,正式立尧山庙会,并把尧帝神化,与玉帝、孔圣人同供在“三天阁”内,又增道教、民间众神。自明代起,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融民间信仰和物资交流于一体的庙会,经久不衰,历代官员、文人、民众到此祭祀、朝拜,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尧山文化。

  山口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位于尧山的南侧山脚下。山口庙会的区域包括尧山及南侧山口村,一年五会,以农历四月初一的庙会最大,会期半月,涉及冀南及邻省数十万人参加,山上山下人潮涌动,香烟缭绕,纸灰飞舞,一直延伸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人们虔诚地满怀希望登山朝圣,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尧山文化 隆尧秧歌戏,始于明嘉靖年间,从祭祀礼仪、生活习俗、生产劳作、节庆游艺等方面真实地反映了隆尧人的生存状态,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是尧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隆尧招子鼓以威武雄壮、气势磅礴闻名全省,有冀南第一鼓之称。已有500余年历史的民间舞蹈“泽畔抬阁”,惊险独特、造型别致、气魄宏伟,表演恢谐幽默,集中了戏剧、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形式。目前,隆尧秧歌戏、隆尧招子鼓、泽畔抬阁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尧山文化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尧唐祖陵。位于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唐祖陵始建于唐高祖,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唐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唐祖陵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月初一隆尧县尧山山口民俗庙会

  舍利塔 位于隆尧县宣务山西北侧染红村南的石佛寺遗址。该塔呈坐北面南向,塔高8米,为7层(含座)5檐砖砌建筑,檐下有斗拱,其肃穆玲珑的造型,充分体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该石佛寺原属佛教禅宗五家门派之一的临济宗。寺内禅师圆寂后,佛教徒们将其小股尸骨(佛语谓之“舍利”)置于塔中,“舍利塔”因此而得名。该舍利塔是中国现存临济寺古塔中极少的宋塔之一。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圣洁的土地,穷凶极恶的日军欲将这一文明古刹拆毁,当地人民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才使舍利塔幸免于难。现该塔保存尚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地震纪念碑 1966年3月8日,在隆尧县东部的白家寨一带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后,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并到达灾情最为严重的白家寨视察慰问。

  四月初一隆尧县尧山山口民俗庙会

  1987年2月底邢台地震20周年之际,邢台地震纪念碑在隆尧县城东侧竣工。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邢台地震纪念碑题了字。

  邢台地震纪念碑场地占地16.8亩,南北长16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地区房产公司设计,隆尧县建筑公司施工,历经5个月的时间竣工。

  邢台地震纪念碑坐落在场地的南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筒体,由两种颜色的泰山红花岗岩板面,呈方形锥体,耸立在宽30米、长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筑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象片着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碑的正面刻有李先念主席题的“邢台地震纪念碑”7个镏金在字。碑的背面刻有周恩来总理来灾区慰问期间提出的救灾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16个醒目的大字。

  碑座高1.4米,8.2米见方,四周镶嵌草白玉石。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和背面刻有《蒙难》、《救援》、《重建》三组线雕。

  平台的正前方为10米宽台阶,分为两段,第一段三级,第二段八级,象征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其余三面各有12级台阶,象征着四面八方的支援。

  邢台地震纪念碑前鲜花争奇斗艳,松柏郁郁葱葱;碑后建有地震资料陈列馆,碑馆之间为人工湖,建有桥亭,穿湖而过。

  邢台地震纪念碑的落成,是对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怀念和告慰,是对这场自然灾害的真实纪录,给后人考察研究地震规律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板凳
隆尧  发表于 2021-3-8 05:55:54
我也不错说一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 冀ICP备09032767号 )

公安部备案图标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715号

GMT+8, 2024-12-27 00:00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9-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