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慈子孙孝的故事——隆尧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4:5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隆尧县东关大街西部,立有两个牌坊。牌坊一大一小,造型优美,雕刻精细,高大雄伟,远近闻名。大的是皇上为赵炳继祖母所建,小的是赵炳为其父源汇所建。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至今遗迹荡然无存。

  牌坊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它记载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传承了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赵炳,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就是我们隆尧县(原隆平县)东关人。曾任山东朝邑县令,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河南提刑按察司佥事等职。他在朝邑为官六年,重农桑、兴水利、讲廉洁、倡节俭,兴利除弊,治理的政通人和,深受百姓拥戴。他在任清吏司主事期间,曾和父叔商议,写了一本《陈情疏》和(见《隆平县志》)上奏万历皇帝,陈述其继祖母功德,请旨立坊表彰。《陈情疏》原文共有705个字,择要如下:

  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臣赵炳谨奏。臣系真定府隆平县人,祖父宸除选高唐州吏目,继娶臣祖母李氏无子,庶祖母王氏生臣父源汇、叔源深。臣祖父服官六月病故,王氏未几亦故。此时李氏年方二十八岁,所遗臣父九龄,臣叔八月。继祖母朝夕长号,死而复苏,志欲从夫,又念二子无依,恐绝祖续。于是誓死守节,口哺粥饵,一夜四五起。臣叔父越三岁始能自食。更值饥荒,纺织自给,树皮草籽聊以充口,艰难苦楚,保二孤以至成立,子孙繁衍至今。如无祖母功德,臣父叔必为弃孩,赵氏之续必至中绝,岂能有臣身与今日哉。臣父叔感恩祖母,痛心难抑,恳求圣恩特赐旌扬,伏乞敕下礼部转行本处巡按,覆讫敕建坊马。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赵炳的祖父、祖母去世以后,家里就像塌了天,继祖母李氏守着两个幼子哭得死去活来,整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愿赴黄泉随夫而去。但又想到两个幼子无依无靠,恐难保全,赵家就会断根绝后,对不住死去的丈夫,也对不住众位乡亲。思来想去决定要留下来,誓要顶起塌下来的天,挑起千斤重的担子。幼子不能自食,她就口含粥饭,一口一口地喂养,每夜要起来多次,两年多没睡过一宿囫囵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待幼子年过三岁,才不用喂养。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全靠李氏纺织度日,遇到灾年,就靠吃树皮、野菜、草籽活命。她咬紧牙,横下心,忍饥挨饿,含辛茹苦,终于把二子养育成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4:52:22 | 只看该作者

  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跪乳把恩报。赵炳父叔长大后十分孝顺,善事继母,精心赡养。继母有点病疾,哥俩日夜守候,请医煎药,关心照料,无微不至。赵炳做官后,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当年如果没有继祖母的慈爱之心,保孤不弃,就不会有他们全家的今天。继祖母恩德如山,堪称典范,应该受到诰封。他和父叔商议,便写了《陈情疏》,恭惟皇上以孝治天下,凡义夫贤妇孝子顺孙俱应旌表。皇上恩准其奏,敕命建坊旌扬。


  牌坊皆为石制,大的高三丈余,上有三层,刻有透花,两面都刻有皇上的题词:一面是“保孤完节”,一面是“敕命旌扬”,这8个字,遒劲有力,浑然大方,据说是真炳托人求当朝太傅、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后有模仿学书者众多。往东距8丈,那个较小的牌坊,是赵炳为报父恩所立的,上书“教子成名”四个大字。


  赵炳孝敬祖母,也很孝敬父母,母亲73岁时患病,赵炳正在河南任职,得知母病后日夜思念,寝食不安,特奏疏请假回家,专心致至伺候母亲,酒肉不吃,宴请谢绝,做到了“亲有病,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他弟炜华年轻病故,留下两个孩子,他亲如己出,精心教养,保全了弟弟的遗孤。天启七年(1627年),隆平县令上报省抚,批准赵炳为“乡贤”。


  如今,牌坊之地已经高楼林立,赵炳也早已作古,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然而这个母慈子孝的故事,却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世世代代传诵。我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人人都能“百善孝为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间将会更加美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 冀ICP备09032767号 )

公安部备案图标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715号

GMT+8, 2024-12-28 02:28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9-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