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邢台—— 邢姓之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4:2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邢氏宗族得姓始祖“靖渊公”于三千多年前受封为侯,建邢国,都城为今河北省邢台市。本文立足正本清源,将邢氏宗族起源、邢氏与邢台市之密切、深厚的渊源一一道来。

  邢氏起源

  辞源中,“邢”只有两种解释:1,古邢国在今邢台市;2,邢姓。《左传》上所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邢”是周公姬旦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为邢侯,至公元前635年,邢国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西周初期,周公四子姬苴(字靖渊)受封于邢地,立“邢国”。邢国被尊为元侯国,严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礼乐等制度建国。邢国当时是众多诸侯国立典治国的典范,也是周礼文化得以实施及发展的示范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4:28:45 | 只看该作者


  邢国都位于今邢台市。初期的邢国不仅是诸侯治国典范,还肩负防御北方戎狄入侵的重任。在距邢台市100多公里的元氏就出土了记录与邢侯相关事迹的“臣谏簋”,铭文译为:当戎人大举入侵軧(地名)时,邢侯率兵击败戎人,并命“谏”为当地的执政大臣。谏则禀告邢侯,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引之长子(即谏之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谏的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故作器以记之。“臣谏簋”的记载,表明了两个涵义:其一,邢侯一直扞卫中原大地,搏杀戎狄,载美于春秋;其二,邢国严格按照宗法礼制建国,如若有出现不遵守宗法礼制的事件,如谏请求以其长侄入朝继承其官职之事,必须得向上申请说明,邢侯应允了这一请求,在邢国亦算是大事,于是制簋记之。

  邢侯治下的邢国人民,团结、仁义、礼让,也有较多记载,这在邢台的现有遗迹中都有充分展示。如有记载:时,期望称霸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帅大军进攻邢国。蔡仲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在国家危亡的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利用地理优势,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受重伤被俘虏。蔡仲在被押送回邢国都城时趁乱逃脱,被邢国军士追赶,最后负伤过重,死于逃亡途中,邢国军士以厚礼安葬了蔡仲。现今邢台县,依然有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与典故相呼应。此事件也展示了邢国人民的团结和仁义,体现了周礼治国的成效,充分诠释了周公文化的核心:节制欲望、善待他人、克己复礼、勤勉拘谨。

  在戎狄的多次攻伐中,邢国势力日渐衰落。公元前662年,狄攻伐邢国,导致邢国的城破,虽然齐国出兵相救,但也无济于事。当年6月,邢迁于夷仪。公元前659年,在齐、宋、曹等国救援下再次迁国。公元前635年1月21日,邢国被亡而复兴的卫国所灭。邢侯子孙便以国为氏,世代相传,且不忍亡国之耻,出走各地。邢氏宗族尊称第一代邢侯靖渊公为“得姓始祖”。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4:28:5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也要指出,关于邢氏起源,也有一些谬误。谬误之一,《姓考》一书有记述:“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这一记述说邢氏为韩宣子之后,是有错误的。根据国家一级文物、北魏太守邢伟的墓志铭,河间邢氏为邢侯之后。自东汉末年河间有邢氏记载,河间邢氏诗书传家历任仕宦,至北魏时期河间邢氏已成望族,当年的邢氏家族对宗族的传承和源流,已非常重视,河间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北魏涪陵太守邢伟墓志铭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自己为邢侯后裔的身份。那时或许还没有家谱之说,墓志中“后稷以功施配天,姬旦以圣德纬地,邢侯载美于春秋,太常腾芬于魏史”,记载了河间邢氏的血脉源流,证明了《姓考》记载的谬误。其二,也有邢氏源于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皋故城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及本世纪初国家两次在温县大规模考古发掘时,温县最早的历史文化遗存只到春秋时期,出土的文物也都是战国陶器,那时邢国已灭国多年。温县的考古发现仅能证明有邢氏族人在当地生活过,而非邢氏之起源,这在很多典籍和现存邢氏宗谱中都是能佐证的。随着1993年邢台市葛家庄西周墓群的发掘,并被国家文保部门认定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邢国墓地,明确了邢台乃邢氏之根,邢氏乃周公四子靖渊之后,邢氏得姓于邢国邢侯。

  “邢”字的演化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竞流,称井方,上古时期黄帝曾居住在邢台轩辕之丘(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此后邢地成为繁荣之地,商周时期,祖乙曾建都于此,邢侯建国于此,战国时期赵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项羽后改邢为襄国。《易经》曰“井,德之地也”,也记述了严格按照周礼建制的邢国人崇尚圣德,以人为本。1992年在发掘邢台市内、西周春秋早期南小汪邢国遗址时,曾出土了一件带有陶文的陶量,上面就有一个“邢”字。这个邢字的写法,是在“井”字右面加了一个“邑”字,在下面加了一个“土”字,这是现代邢字的最早写法。河北临城县、河南温县出土的战国青铜邢令戈和邢公陶片上也是这种写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六国,命丞相李斯以小篆字统一天下文字,李斯乃选定井邑二字去掉下面的土字,并简化为“井邑”为现今的“邢”字,此后邢字延续至今。

  发展文化邢台的根基

  1993年,邢台市桥西区葛家庄村发掘了西周时期的大墓,后经考证为西周时期的邢国墓地,共探明了11座邢侯大墓和500多座贵族墓,同时出土了很多珍贵的铭文青铜器及陪葬品。这样大规模和高规格的考古挖掘在国内乃至世界罕见。邢国墓地被认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邢国墓地的出土文物非常之多,对于西周文化的考古和历史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邢国墓地是邢台的一个巨大的宝藏!我市可将邢国墓地、邢侯遗址公园为核心开发邢台专有的文化产业。按照我市挖掘出土的邢国墓地的规模和等级以及其所属的时期,邢国墓地都算得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宝藏。邢国墓地,是积累了深厚文化素材的邢台市最有力的文化元素,也是发展文化邢台的根基。

  邢国墓地出土的文物有:邢侯簋,央视“国宝档案”证实,第一代邢侯姬苴字靖渊,为纪念父亲周公所做青铜簋,民国初期被盗走,现存大英博物馆。邢侯簋,于1921年从邢侯墓地被盗,当年军阀混战,中国处在混乱之中,盗墓贼将其带到洛阳古玩市场,被英国人尤乔治得到盗运回英国,后送交于大英博物馆。邢侯鏚,于邢台市葛家庄西周邢侯墓出土,现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是邢侯的一件装饰华美的礼仪性兵器,象征着权力和功名。另外还有邢国错金铭文青铜戈、邢侯墓出土并作父铭文簋、邢侯随身携带的佩剑邢侯省命剑等许多珍贵文物和资料,也以此正式明确:邢台乃邢氏之根,靖渊公为邢氏得姓始祖。此考古确认与各地邢氏的族谱记录是一致的。1998年起,泰国邢武经社宗亲会会长以及国内的海南、河南等地的宗亲会长一起,到邢台来祭拜先祖,之后,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邢氏宗亲到访邢台寻根祭祖。邢氏宗亲在不断接待国内外来宾的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于2010年成立了邢台市邢侯研究会,将联络全世界各地宗亲的工作推向了常态化、主动化。

  邢国墓地的规模宏大,邢氏宗亲们大为振奋,都建言献策,期望推动邢台经济发展。大家一致认为:邢侯墓群是邢台市的重要资源,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重新定义邢台市的发展基础,建立邢侯遗址公园,取得全新突破;围绕邢侯遗址公园这一支撑点,充分挖掘邢台市的深厚历史底蕴,打造邢台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而构建“宜居邢台”。邢台市有近3500年的建城史和600多年的都城史,给邢台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使邢台积聚了诸如历史、英贤、科技、宗教、民俗、生态、现代企业等厚重的文化资源,可开发为文化产品的素材十分丰富,为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创作生产乃至形成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地理位置上,邢台西面相邻太行山脉,可发掘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丰富。邢台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再加上现今国家和政府推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背景,“文化邢台”的打造是可以预期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隆尧信息网-隆尧吧 ( 冀ICP备09032767号 )

公安部备案图标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715号

GMT+8, 2025-1-15 22:13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9-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